• 美食教育
  • 名师名厨
百味乡厨施文珠|热爱铸就事业:一生的执着与追求
发布时间: 2024-07-03 11:03

  “中午刚忙完,客人突然说晚上还得加50桌,就短短3个小时,得赶紧准备食材、清洗、切菜、备料等,真是一刻不停歇,最后那50桌宴席还是办得漂漂亮亮的!”施文珠笑着说起了那次难忘的办桌经历。

  在晋江市英林镇,一提起“乡厨”施文珠,可谓无人不知,其精湛的厨艺和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同行和邻里乡亲、乃至晋江大多数企业家的赞誉。他从事这行已有将近30年了,老手艺里融进了新创意,这些年来,他一直在乡宴这个领域不断钻研,菜谱、菜品和服务模式等都不断推陈出新。更是荣幸的受邀参与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担任晋江乡贤归巢宴的主厨之一,展现了他卓越的烹饪技艺和泉州深厚的乡宴文化。

  因为热爱,走进了厨师的世界

  自七八岁起,每天清晨四五点,夜色仍笼罩着英林镇的时候,施文珠便早早起床,开始为早早外出经营猪肉生意的父母精心准备早餐。从最初的简单咸粥,到逐渐尝试加入羊肉和猪肉,让每一天的咸粥越来越不同,越来越有味。就是因为对烹饪的热爱,不仅驱使他每日坚持不懈地早起,更让他体验到了身为“大厨”的成就感。每当看到父母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咸粥,那份满足与喜悦更是溢于言表。自那时起,他便踏上了成为一名优秀厨师的道路。

  勤奋刻苦,走上乡厨“专业化”之路

  回忆起自己的乡厨办桌之路,施文珠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那段与师傅共同度过的刻苦而深刻的学习时光。那时,每天忙碌于父亲的猪肉摊之后,他都会骑着自行车跟随师傅学习烹饪技艺,从帮忙打下手到亲自采购食材,每一步都亲身参与,亲身体验。虽然那段日子充满了艰辛与劳累,但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他的内心充满了满足与自豪。

  尤其是初学泉州五香卷这道菜时,切葱切肉的过程让他的手臂酸痛不已,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施文珠心中充满了感激,他感慨地说:“真的很感谢当初坚持下来的自己。”那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在烹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乡厨。

  蜕变之路总是充满艰辛与挑战。施文珠首次担任主厨,承办的第一场乡宴,竟是用卖掉妻子嫁妆的资金来承办的。再加上90年代的农村,办桌之风尚未盛行,因此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然而,他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毅力和摸爬滚打中积累的经验,终于迎来了转机。

  进入千禧年后,晋江经济腾飞,宴席定制的需求急剧增长。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施文珠抓住了机遇,凭借着扎实的技艺和不懈的努力,逐渐在乡厨界崭露头角,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如今,每当有人邀请他承办宴席,都充满了信任与放心。

  从一个怀揣烹饪梦想、坚持学习的年轻人,到如今的乡厨大师,施文珠的蜕变之路充满了汗水与荣耀。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对热爱与坚持的最好诠释。

  专研“尝新”, 乡厨食神不懈的追求

  通过口碑的广泛传播,施文珠建立了稳定的客源基础,他所承办的最大宴席规模曾多达450桌,场面蔚为壮观。他的宴席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餐标规格高;其次是食材品质优;最后是不断创新菜谱。

  在90年代,泉州乡宴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脱颖而出,然而,施文珠却不断寻求创新突破。他常常在家中潜心“研发”,连续数日专注于某一食材,通过变换手法和烹饪方式,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口味。在家人的“品鉴”支持下,他会先给小范围内推出新品,若反响良好,再大力推广。

  在食材的选用上,施文珠始终坚守高标准。由于他的客户多为对菜肴品质要求极高的企业家群体,普通的供应商难以满足他的需求。他坚持使用新鲜食材,绝不为图方便使用冻货或半成品。特别是对于海鲜,他更是亲自采购,确保食材的品质上乘。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乡宴的精致度也日益增强。施文珠从事乡厨行业近三十载,始终致力于菜品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每一道菜品都焕发着新的光彩。同时,他在食材的挑选和烹饪手法的运用上也持续精进,力求达到更高的层次。正是他的不懈努力,使得乡宴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习交流,希望泉州美食走出去

  自加入泉州餐饮外烩行业协会以来,施文珠充分利用协会资源,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如赴台湾的美食考察,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和灵感。作为协会副会长,他更是致力于推动协会的发展壮大,深感协会如同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他期望与协会成员、乡厨们携手并进,共同提升技艺、分享成果。

  施文珠衷心期望能够将泉州美食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领略到泉州菜的独特魅力。他渴望让外地的食客们都能品尝到地道的泉州乡宴,感受那份来自泉州的美食文化。